如何给生活“减塑”?这些你都能做到

以竹代塑 从源头将“减塑”进行到底

今天(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的口号是“减塑捡塑”,一个是减少的“减”,一个是捡起来“捡”。也就是提倡: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对被丢弃的塑料制品,倡议捡起来,不随地乱扔塑料垃圾。

数据显示,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在浙江省安吉县,当地通过推行“以竹代塑”的模式,从源头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相关资料图)

在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民宿主理人陈南通正在填写“以竹代塑”的补贴申请,今年2月份,当地出台了以竹代塑新材料采购奖补办法,对所有购买以竹为主料、辅料的产品进行50%的奖补兑现,最高奖励1万元。现在,陈南通把民宿内的牙刷、毛巾、梳子等用品全部替换成了“竹”元素。

安吉县报福镇民宿主理人陈南通:每年要用到的洗漱用品大概6000套,因为是一次性的,所以每年产出的塑料垃圾也非常多。现在我们全部替换掉,还能拿到政府的补助来降低运营成本,也更加环保了。

除了民宿、酒店等地,其实塑料用品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而在安吉,似乎都能找到竹材料的替代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的竹制品企业数量超过900家,县财政每年还拿出2000万元资金,鼓励企业在“以竹代塑”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从最开始简单的竹餐具制造,到如今提取竹纤维素和木质素打造竹膜袋、竹吸管,安吉的“竹产品”已经远销国内23个省份和海外市场。

竹木制品企业负责人 梁峰晖:今年我们也在通过新的工艺,把竹子和其他材料创新融合,争取打造出来更多更加耐用、更加精美的竹制产品。

安吉拥有100多万亩竹林,年产毛竹50万吨,当地利用林草智慧数据平台,科学分析产业发展前景,培育生产可降解竹环保袋、绿色家具等生态友好型产业。

安吉县山旮旯竹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肖开琴:我们的产品刚好响应了以竹代塑的要求,一年能生产竹篮等100多万套成品,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上百户农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据了解,全球已知竹类植物1642种,我国就有800多种,竹林面积超700万公顷。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目前我国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装“瘦”下去 快递“绿”起来

生活中,其实还有不少让我们容易忽略的塑料使用场合,比如快递箱,在过去,过度包装让快递箱变得越来越“胖”。对此,国家邮政局近年来持续加快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和循环化,从细节入手,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频率。

在湖南郴州邮政快递物流运营中心,这里每天要“吞吐”超过11万件快递,快递包装上的塑制胶带则是这里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最基础的辅助工具。和过去快递箱“五花大绑”,一圈一圈缠绕相比,十字甚至是一字形式成了这里规范包装的新要求。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郴州市分公司营业员冯湘:现在的包装比以前简洁多了,以前可能一天用两到三卷这样的胶带,现在一卷可以用两天。

数据显示,通过规范包装,仅郴州这一家邮政公司,全年就可减少塑胶带使用量超过720万米。除了数量上的变化,胶带的“质量”也在提档升级,过去使用的是55毫米宽的快递胶带,无法完全降解,回收难度大,现在使用的45毫米“瘦身”可降解胶带将更加轻薄。为了更好地将“减塑”进行到底,这里还推出了全叠盖式免胶带箱,纸箱采用榫卯结构,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实现零塑料零胶带。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郴州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宙东:现在这种免胶带可循环的纸箱,大概占比20%左右,接下来还会逐步地加大投放力度,让这样的环保快递包装成为主力。

今年,我国邮政快递业将持续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低碳转型,到年底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0%,深入推进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两项治理,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的邮件快件达到10亿件。

除了快递行业,各大商场、超市也是塑料用品的主力军,各地通过“不销售塑料购物袋”“提高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价格”等方式,引导消费者使用自带可循环使用购物袋、布袋等进行购物。记者走访时发现,大部分市民都会通过自带布制购物袋前来购买商品,由此可见,“减塑”理念,其实早已深入人心。

市民 曾强福:用布袋又环保、又牢固、又方便,随身携带 ,那个塑料袋到垃圾场很难销毁,很不环保。

农膜回炉重造 减少塑料增量

除了日常生活,农作物生产也有塑料的身影。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要使用超过145万吨农膜,占全球总量的75%,而农用塑料地膜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很难降解,残留地膜更会使土地板结、农作物减产。如何有效处理农膜这把“双刃剑”,来看记者在江苏的探访。

眼下,在江苏徐州睢宁地区,当地的6万亩大蒜接近收获尾声,这两天,李集镇村民卜凡荣正忙着组织人手采摘自家的30亩大蒜。除了大蒜,地里这些守护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的150公斤农用地膜也是卜凡荣的重点“收获”对象。

睢宁李集镇花厅社区大蒜种植大户卜凡荣:上几年每年都在减产,就是发现属于地膜残留的问题,农技人员说地膜如果不捡拾出来,直接会影响土壤变质,它会导致减产。

过去,废旧农膜价格低、运输路程远,导致农膜随意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几年,睢宁县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18个废旧农膜回收点,覆盖了当地100%的行政村,卜凡荣的废旧农膜,只要拉到2公里外的回收点,就能以2元每公斤进行出售,而这笔钱,相当于她购买农膜总花费的15%。

睢宁县农业农村局绿色发展科科长 胡永:全县每年农膜的使用量在大约在1200吨,然后通过我们各镇回收网点和社会上的废品回收的网点共同回收,每年废旧农膜回收量大约在1000吨。

回收之后的农膜处理,才是“减塑”的关键。记者在徐州一家资源再生企业看到,来自周边5个省份的废旧农膜,都会在车间内的全自动化造粒机里加工成塑料颗粒或者切片,而这些二次再生的产品,将会运往下游企业生成地膜、大棚膜等继续投入农田使用。

再生资源开发企业负责人 宋国平:农膜生产这个板块,在我们厂占比较大的一部分,光我们一家企业,每年就有3000吨左右农膜,在我们上下游体系进行循环利用。

目前,江苏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400多个、回收及加工企业超过100家,基本覆盖主要用膜区域。预计今年废旧农膜回收率将超89%,回收废旧农膜量7万吨左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