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海霞: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今年2月,王海霞(右)在中药材种植基地调研产业发展情况

王海霞(中)向樱桃井村村民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润溪乡樱桃井村,坐落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摩围山中,朝见漫山云雾,晚赏落日余晖。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别致的农家小院、连片的瓜果农田,游人漫步在山野乡间,惬意安宁。从落后村到如今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村巨变离不开发展带头人,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樱桃井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霞。

2016年,王海霞大学毕业返乡,从县城搭乘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颠簸近1小时才回到樱桃井村。看着家乡条件仍旧落后,村民生活不富裕,王海霞想借摩围山景区旅游发展的“东风”,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不久后,王海霞进入村委会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她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谋划,将绿色发展作为村子产业振兴的重点,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按照“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引进公司开发樱桃井村黄地峡的旅游资源,建设集高山旅游休闲、纳凉避暑为一体的特色民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乡村旅游的靓丽名片。

“在充分保障农户权益的前提下,以农户自愿为原则,将黄地峡村民的旧房拆除重建成具有苗家特色的民宿,完善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精心打造出集旅游观光、休闲纳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农庄体验园。”王海霞介绍,农户既可以流转土地、在基地务工,还可以通过经营民宿和农家乐增收致富。

“现在夏天来樱桃井村的游客络绎不绝,周末客流量可达1000多人,越来越多的农民赚上‘生态钱’、吃上‘旅游饭’。”王海霞介绍,村里现已建成花千骨农业观光园、黄地峡巴渝民宿、菖蒲塘乡村旅游接待点等一批景点,切实把村子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打造出渝东南乡村旅游靓丽名片。

樱桃井村地处国家4A级景区摩围山风景区的腹地,平均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达80%,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王海霞还带领全村发展中药材产业。

“布福娜,虽然听着有异国色彩,其实是一味中药材。”王海霞经常对来往游客指着面前爬满藤叶的棚架讲解道,村里正在大力发展布福娜、百部等中药材产业和经果林产业,为产业振兴增添活力。布福娜,也叫“黑老虎”,多生长于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林中,晒干后能入药,具有调气止痛、清肝明目等功效。

“布福娜基地合作社每年用工超2000人次、支付劳务工资18万元左右,带动20户脱贫户就近务工,平均每户每年增收5000余元。”王海霞介绍,目前樱桃井村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00余亩,经果林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30万元以上。如今,樱桃井村从当初落后的小乡村发展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今年,王海霞不负众望,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把基层声音带到北京,王海霞经常深入基层,调研目前乡村振兴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将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整合汇总。今年两会上,她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吸引企业入驻乡村,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发挥县域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这赋予检察机关更重责任。”王海霞表示,她期待检察机关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同时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我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将继续立足乡村这个舞台,反映群众的声音,把群众的事情当大事办好。”谈及代表履职,王海霞说道。

关键词: